close

今天我想說其實英文並不難

分享這間線上英文給你們^^

http://goo.gl/GvX5Zu

 

 

年度諾貝爾獎揭曉大戲順利落幕。以諾獎的崇高、權威、光環,理應受到媒體最高檔次的重視,這是對媒體實力的檢測,不知道閱聽人給媒體打多少分?或者,這一周撞上「挺柱換柱」戲碼,沒時間分神管諾貝爾?於是,這場年度知識大戲,輕鬆地以「諾貝爾花絮」應卯。雖然諾貝爾獎獎金略微縮水,但還是學英語 免費相當可觀的一筆款子;雖然邵逸夫獎、阿貝爾獎、圖靈獎等單一領域獎項獎金不遜於諾獎,但受到關注的程度遠不及諾獎。不管是帶動觀念革命、填補基礎科學論述、增進人類和平,諾獎都該有鉅細靡遺的涵蓋,畢竟知識才應是人類進步的屏障。

if (typeof (ONEAD) !== "undefined") { ONEAD.cmd = ONEAD.cmd || []; ONEAD.cmd.push(function () { ONEAD_slot('div-inread-ad', 'inread'); }); }

諾獎獲獎人的報導,其學術成就、對人類的貢獻,媒體應該具體而微、淺顯到與讀者的知識平台接軌提供資訊;這境界說來簡單,但門檻卻相當高。媒體多只能照抄瑞典皇家科學院的讚詞,記者看不懂,也沒期待閱聽人懂。能夠著力處只有獲獎者的性別、膚色、生活瑣事等周邊。得獎者的台灣關係是諾獎報導較常見的角度:曾拜入師門、有接近的領域、參與過實驗團隊…,這是媒體正面也可取的努力,至少這些「台灣關係」能讓讀者有感,而且通過台灣關係的「轉譯」,用詞白話些,比直接抄評委會硬梆梆的新聞稿拉近距離。率先揭曉的生醫獎是顯例,屠呦呦有太多的賣點:中國首位生醫諾貝爾、85歲、女性…,她是未留洋、沒博士學位、不具院士資格「三無」學者;之後玩笑地說諾貝爾獎金少,「買不到北京半個客廳」,話題竟轉移到北京房價太高,居不易。一路扯下去,得獎貢獻「青蒿素」是什麼?有什麼作用,幾乎未曾著墨。介紹青蒿素的貢獻難嗎?應該不那麼難,就看媒體有沒有心。不必抄諾獎評委們的讚詞,閱聽人很難看懂,也不必知道那麼多的科學專業知識。其實青蒿素在台灣並不陌生,找位藥學教授、中醫請教,白話文一定講得通。屠呦呦的貢獻,是克服了以往治療瘧疾仙丹奎寧難續供應問題。自然材料金雞納樹皮的量太少,化學合成奎寧瘧原蟲產生抗藥性,不再有療效。屠呦呦的青蒿素原料來自艾草,易得,萃煉量產也沒問題,加以無抗藥性的問題,幾乎完全取代奎寧的位置,過去10年成功將瘧疾死亡率壓低了百分之五十。相對來說,媒體對屠呦呦算厚愛了,其他除文學獎白俄籍亞歷塞維琪因台灣有翻譯出版品,較易著力,其他如物理獎的微中子有質量的研究,化學獎DNA可修復機制,報導讓讀者難留印象;至於專注消滅貧窮的經濟學獎、和平獎給突尼西亞對話平台,就更遠了。閱聽人想必有疑惑,媒體該去找答案。為什麼今年諾貝爾這麼關懷弱勢?瘧疾、熱帶疾病、消滅貧窮、車諾比受災題材都是關懷弱勢;和平獎不都常有政治考慮嗎?2008年給歐巴馬,得獎人都不好意思,今年為什麼不是援救難民的德國總理梅克爾呢?(作者為資深媒體人)(中國時報)

影片學英文app高雄英文家教>線上英語教室台東英語家教老師
96D23B03B7475673
arrow
arrow

    htrfg45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